第1篇:美术教案
一、 教学目的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思维比较灵活,选择作品材料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性,本学期提前通识教材就可以推动本册教材材料准备的问题;学生喜欢合作,但有懒惰的习性,自己就看着不做,喜欢依赖他人,在教学中评价教学方面需要强调;作业收集整理要逐步给学生养成习惯,为学期末作品成册装订作好准备。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4、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具学具: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2、重重复复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等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新授:
教师出示课文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2)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3)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
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师:除了书上的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图案可以重复吗?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进行排列。 三、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自由想象,进行课堂练习。
四、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3、曲曲直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小结: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第2篇: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教学难点:
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小雨沙沙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二、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三、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四、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作品,学习评价。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六、提供课题,研究拓展。教学反思:
小雨沙沙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教学过程:
一、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2.思考:怎样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二、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2.小组评,教师评。三、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雨中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四、布置作业,表现雨境。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教师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①主题: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运用不同点、线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五、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第3篇: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2、难点: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三、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第4篇: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欣赏我国古代花瓶出色的传统艺术基础上,借助一些特定的方法设计创作平面工艺的花瓶,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在教学中,要求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感受花瓶的造型特点,掌握其对称形的插剪方法,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进行装饰美化。
学情分析
二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能力比较低,因此,本课提供了利用纸模来画外形的方法,让学生较容易画出外形轮廓,体验成功的快乐。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的:通过学习,欣赏花瓶的艺术美,了解花瓶的工艺知识,学会剪、画花瓶,并用简单的图案来美化装饰花瓶。
2、 能力目的:掌握花瓶对称的造型方法,能顺利地设计一个造型好看的花瓶,能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的:感受中国古代陶艺文化的精彩,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造型设计方法,能用合适的图案装饰花瓶。
教学难点:如何用图案装饰花瓶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教师教具准备:自制花瓶,范画。彩色笔、剪刀等。
学生准备:白卡纸、彩色笔等。
2、激情导入:通过问题启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新知解惑:认识花瓶的形状和装饰。这一阶段要通过直观的看、听、画来掌握知识,为后面学习扩展作好准备。
4、探究学习:让学生试着画,因难度不大,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创作中。
5、设计制作: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图案装饰在花瓶上。(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确定不同的要求。)
6、展示交流:创设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参与的乐趣。
第5篇: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执教时间:5月9日——5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与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⒊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根据不同物品变化出来的形象和作品。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对形象进行变化的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第6篇:美术教案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一起去看看吧!瞧,这是一片黑漆漆的夜晚
我要用魔笔刮破黑夜咯,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来一颗小星星、月亮......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这支魔笔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啊!原来就是一支牙签呀!一支牙签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如果牙签画到其它地方能画出图案吗?原来我的画纸是特别,画纸用蜡笔处理过两遍,画纸底层涂有鲜艳的颜色,表面有黑色覆盖。这种画就叫“刮蜡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小朋友想不想跟我们一去来学习制作刮蜡画呀?
1、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你喜欢的颜色
2、在漂亮颜色上涂两遍黑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1、在涂颜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碎蜡笔粉末,不要用手去檫或用嘴去吹。2、先涂一层你喜欢的颜色,涂满了再涂黑色,在涂黑色的时候,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制作刮蜡画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第7篇:美术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笑”的社会价值,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想象“谁的笑脸”,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感受;
3、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和各种材料表现“笑脸”,体验用多种材料进行个性化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幼儿有使用双面胶、和橡皮泥等制作的经验;教师收集有关笑脸的漫画图片资料,制作范例。
2、物质材料准备:
幼儿自由选择准备制作笑脸的立体物材料;师生共同收集橡皮泥、毛线材料;教师准备制作材料工具:彩色纸、彩色即时贴、棉花、纽扣、葱、卷心菜、双面胶、剪刀、操作篓等;教师设置展示台,准备笑脸贴和照相机。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客人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时是什么表情?你喜欢老师的哪一张脸?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大胆交流。
2、师生交流:一张笑脸,可以是谁的笑脸?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笑脸、植物得笑脸、动物的笑脸等,拓展幼儿的表现空间。
3、感受脸部特征:不同的笑脸,笑得一样吗?会怎样笑?谁来表演一下?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小朋友笑的时候脸部的变化。
4、艺术家在表现笑脸时,有时会这样表现。(出示图片资料)让幼儿领会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孩子运用。
5、看,有时艺术家们也会这么表现。(出示立体范例欣赏)这张笑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这张笑脸是怎么做成的?既然卫生纸筒可以做成笑脸,那么哪些东西可以做成笑脸?引导幼儿得出制作笑脸的基本步骤,明白原来大家带来的立体物都可以用来表现笑脸。
6、幼儿运用材料将自己的立体物制作装扮成不同的笑脸娃娃。
A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创作,最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B 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参与他们合作完成。
7、待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用照相机照下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送到展示台上,组织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
8、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表现的笑脸,特别高兴。老师该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要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笑,桌子也很想笑,可是它脸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把剩下的材料装到篓子丽,让他们也笑一笑吧。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或其他班上的小朋友前来观看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美工角提供更多的制作材料,供幼儿继续开展活动。
第8篇: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自然资源,了解山东的手工特产,进行美术教学。同时渗透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鲁锦介绍:
鲁锦是我故乡鲁西南女人手工织的一种土布。它原有很多的名字,都是以布的花纹与用途命名的。现在,那些名字都被鲁锦这一名字统一了。原来,它都是女人们手工做了衣服自己穿的,很少进行交易。今天却不同了,它不仅走进都市,成为一种文化课题,而且出国出洋,成为一种时髦的艺术珍品了。
现在的城市人将其称为鲁锦,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产品供上新潮的殿堂。其实,家乡的女人们没有不会纺织的,虽然时隔多年不闻织机声,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当年织布的全过程。年小的时候,每天都见母亲织布,那架巨大的张牙舞爪的织布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停止过。当时我有很多次因不明白问母亲,那织成的布各种图样,有的是胖胖的小娃娃,有的是各种吉祥的飞禽走兽,颜色最多的达七种,究竟是怎么布局的。母亲说,不会织布的女人就不能当人家的媳妇。也确实是,几乎没有一家没有织布机的,姑娘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学织布了。我母亲说她从10岁就开始学,到了12岁,就已经能织比较复杂的品种了,在全村颇有名声。家庭之间也往往以储存土布的多少来显示女人的能干与家底的富足。我家的土布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装满了一大木柜,足有三五十匹。一般一匹布从上机开始到结束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女人们的辛劳了。记不清有多少次我是在那有节奏的织声中睡去,又是在清晨有节奏的织声中醒来。织成的布,一方面是为全家穿戴铺盖用,一方面是在冬天卖掉换钱补贴家用。那些看上去很粗糙的布经母亲和姐姐的手,就变成了一件件衣服、袜子、鞋子、帽子等等。
二、课件展示:
菏泽市中鄄城著名鲁锦。鲁锦博物馆
三、鲁锦产品介绍:
靠枕装饰壁挂鲁锦包家访衣服等等
四、传统手工制作工具和基本工艺。
五、艺术实践:
1、通过观察,选择一款你喜欢的图案纹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2、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鲁锦的传统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
六、评一评:
看谁能将鲁锦的传统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简要的介绍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关于鲁锦的知识和传统手工制造工艺的基本过程。
第9篇: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做生活小主人、表现和表述我是生活小主人的乐趣。
2.学习生动表达自我生活情景的表现方法,认知生活美化与居室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力,以及表现生活情景的创造力和运用所学美化生活的意识。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自主参与体验为学习基础,围绕着“我是生活小主人”的表现主题进行学习活动,不论是绘画表现,还是评述居室美化与整理,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体验感知基础之—亡,方能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所以教学设汁要注意营造—个能参与体验的“我是生活小主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灵感。
【教学过程】可考虑以下的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情认知——学习方法——创作表现——自我评述。
活动二,欣赏感受——即兴评述——设计方案——交流讨论——整理体验。
具体过程
活动一:可先通过参与生活自理活动的录像片断来创设情境,也可通过学生回忆模仿表演自己自理的生活情景来创设情境,接着让学生从中感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义,进而启发对“家里的事帮着做”的理解,可通过交谈和描述具体事件与情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然后通过自画像的方法塑造自我形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自我活动行为”与相关“环境衬托描绘”相结合的绘画表现方法。创作表现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在“生活自理”和“帮妈妈做家务”两者之间选择进行创作表现。最后,
学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业,展开自我评述,主要表达绘画表现的意图和平常自己是如何生活自理,帮妈妈做家务的感受,
活动二:先通过典型居室整理图片的欣赏感受,让学生自主找寻居室整理与美化的特点,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且具有典型;意义的居室整理图片给学生。接着分组进行评交流,从每组中推选代表来总结评述。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关于对小居宅整理的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于居室美化中。通过教材图片与文字的提示和自主学习,独大思考如何进行自己的小居室整理与美化、书包或书桌整理简略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所及,就一个局部进行整理设想也是值得肯定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进行方案讨论与交流.获得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分别对自己的小居室整理与美化、书包或书桌整理进行有代表性的交流。
活动后应组织全班同学巡回参观,让被参观者进行自我说明和评价,课堂小结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回家尝试对自己的小居室整理与美化,延伸本课的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以自评为主,学生互评应渗透在学习交流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组织者,在恰当时候帮助学生找准评价点,可激励,可概括、可提炼学生的评价。
作业要求:
活动一,回忆自己刷牙、洗肢??和帮妈妈做家务的情景,说一说,画一画。
活动二,评一评图中居室整理有什么特点,说—说将用什么方法来整理和美化自己的小居室,做一做书包整理或书桌整理。
第3课方方圆圆
主备人:审核时间: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寻找、认识外形特征近似方形、圆形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
2.能运用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概括出动物的外形,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添画。
3.能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养成概括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出动物的外形并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添画。
【教学难点】概括出动物的外形。
【教学准备】课件、作画工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导入:
1.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瞧!方方和圆圆要进行大变身魔术啦,它们会变成什么?
2.揭示课题。原来方方和圆圆都能变出这么多的动物,我们一起走进方方圆圆的世界。
二、看图感知、概括外形:
1.认识方形、圆形。
2.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或者圆形概括的动物。师:方方圆圆的好朋友可多了,你能找出外形和他们近似的动物吗?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近似于方形或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等的外形和圆形相似;牛羊等的外形和方形相似)总结一下:用几何形概括动物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动物外形的特征。
三、观察分析、掌握方法:
1.欣赏黄永玉的国画《羊》得出结论: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形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描画动物。
2.看局部猜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尝试小练习: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
4.对比观察:欣赏黄永玉《乌龟》,与真实乌龟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动物的相同于不同之处吗?原来在绘画的时候,动物的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5.讨论一下: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特征可以省略?
四、巩固知识、方法讲解:
1.师示范步骤:
a、用几何形概括动物的外形,并画下来。
b、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
第10篇:美术教案
一,教案目标:
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2、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
3、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银河班的风采;
二,教案准备:
1、树苗若干,幼儿园植树节教案。
2、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3、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4、制作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三,教案过程: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 “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4、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
四,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教师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3、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